失業人口暴增才是 WTO 真正的衝擊,終生學習成為解決困境之鑰

  就在我國與美國針對我國加入WTO的雙方協商完成而感到欣喜與期待之餘,許多的焦點顯然集中在我們的農產品可能遭受到的傷害及農業結構的轉型問題。雖然農業受到首當其衝的衝擊是無可避免的,但一個隱藏性的問題似乎被忽略了。或許它不是立即發生的,也或許不被注意到。那就是:大量失業的問題。

  根據統計台灣加入WTO之後所產生的社會效應之一,就是失業人口將暴增27 萬人次。對於近 5 年來持續增加且高居不下的台灣失業率而言,不啻是雪上加霜。根據勞委會的預估,台灣加入WTO之後所激增的 27 萬人次,其中低技術性勞工為 20.2 萬人,高技術勞工約 6.8 萬人。失業人口最多的部門為服務業的十一點八萬人,其次是農業部門的 3.3 萬人,即紡織成衣的 2.7 萬人。另從長遠觀察,白領勞工及中高齡勞工的失業問題將更為凸顯。這些失業率顯然是來自於台灣市場開放以後所帶來的結構性失業與摩擦性失業。如果加上既有的部分就業的人口數量就不只這些了。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嚴重的失業狀況中還未計入每年數十萬從各大專院校及職業學校進入就業市場的青年學子。

  這種現象正因為涉及產業結構 、 人口結構及技能培養的教育問題,所以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善的。因此可以預期這種趨勢在 21 世紀初的台灣將持續地惡化下去。如果這樣的預測是正確的,台灣在 21 世紀初將出現比現在更嚴重的困境,甚至會面對社會崩潰的危機。台灣賴以維生存的是建立全球性蓬勃發展的貿易體系,捨此無它。藉由貿易的流通及高品質的產品<商品及服務>,台灣的生產才得以持續增加,藉此維持台灣的經濟成長。如果情況相反,則低生產率將使失業人口驟增。過高的失業人口所引發的是更高的社會犯罪率。於是社會的不安全性與不穩定必將造成對於政府信心的危機。結果將產生更高可能的會動亂。惡性循環又將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

  因此 WTO 症候群終將危及個人、社會及政府。這種現象顯然社會的反應系統將不會坐令發生。亦即當所有的嚴重性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時,必將會有所反應,法改變其惡化的情況。此種可能性基本上可由三個方面來看:
  一、個人將建立且確實執行「終生學習」的觀念及計畫:「終生學習」的觀念近 10 年來一直被強調著,但就當下社會衝擊所帶來的迫切性而言,對大多數中 、 基層的就業人口而言並非絕對必要的。蓋台灣基本上依然存在著許多需要傳統技術勞工的產業,尤其是製造業。此外台灣傳統上所要求的「和稀泥」的低品質的模糊概念依然存在著。這種現象隨著勞動成本的提高、土地價格的而貴、政府法令的模糊即人民的圍廠抗爭,即人民對於產品和服務品質的要求及國外優質產品與服務的輸入,將使台灣相關的產業快速萎縮。代之而起,且確實可以生存的產業將走向高科技及高品質的產業。而且產業的技術將更日新月異,誠然「上市的產品已是昨日產品」。於是非得持續學習不可,否則淘汰的速率必將加速。此外因應全球化社會的來臨,在經營觀念、態度、策略、管理、 央 A 亦將因面向更擴大的激烈的競爭而必然有所調整。於是如何增加相關的智能也是不可或缺。因此「終生學習」的觀念及計畫必將被建立且落實。
  二、根據勞委會的研究顯示,隨著加入 WTO 後的關稅降低及擴大進口,服務業與農林漁牧業將因產業競爭加劇,逐漸喪失原有的優勢而釋出大量勞力。再者,加入 WTO 後國內市場將是去原有的保護措施,紡織、汽車、化學肥料等產業,可能難擋外國競爭壓力,面臨歇業或關廠,進而造成另一波的失業人口。就政府部門而言,面對可能暴增的的失業率,或持續增加的失業人口,必將有以因應。原有的公立的職訓中心現前每年只能提供 3.5 萬個職訓機會,根本無法解決燃眉之急。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必然從二方面著手:一方面提供衰頹產業部門轉業的技能訓練,尤其是農業部門。另方面對於工業部門提供再訓練的機會及因應新行產業的需求給予需要的人員新技能的教育。無論轉業、再訓練、或是新技能教育,政府舉辦的實業技能訓練的內容及規模將快速擴大。隨著社會變遷的加速,這種需求將持續增加,所以政府必將在職業訓練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了。
  三 、 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在學校機構裡。面對急遽增加的再教育與再訓練的市場需求,似乎學校應該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但事實並不然。雖然學校一些類如推廣教育的單位將會因應市場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但是到底這不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因此只不過「杯水車薪」而已;其次學校將傾向於理論及知識層面的教學,與企業界所需要的「及時性技能」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也是學校機構無法協助產業界大力解決人力資源壓力的另一重要原因。除了學校機構之外,與產業界的教育長久以來密切接觸及持續提供輔助力量的就是「管理顧問公司」。「及時性技能」的獲取及對產業內部問題快速的發現與解決,其實「管理顧問公司」擁有龐大的有豐富經驗的顧問師及教育訓練師可以提供這方面的服務。這些顧問師及教育訓練師並不給予一大堆理論,也不會要求長期研究才給予結論。而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協助需求者發現最急迫的問題而且給予解決的方法或技術。他們也使用理論作基礎,但卻更重視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些人可能擁有不同的身份如專家、學者、顧問師、產業界卓越的人士、政府部門的一些工作者等,他們同樣的認知是以最快速的方法提供他們所面對的個案最有效的「治療」。於是個人的一部份終生學習的計畫將在這裡完成,企業界將會依據自己的需要與管理顧問公司共同規劃長期的教育訓練課程及企業輔導專案,政府部門亦將會由於無法消化龐大的再教育與再訓練的工作量而委由管理顧問業界協助解決。亦即:加入WTO後,管理顧問界將需要負起相當大的責任,當然相對地,它有可能是這個衝擊下的受益者之一。

  從未來學的角度而言,進入 WTO 所帶來的衝擊降在不及一年的時間內開始發生,這樣的快速不能視為未來的問題,而應視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易言之,這種衝擊的感受將很快在台灣各地開始發酵與蔓延,不出三年疏於注意未來的個人及企業將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迫使他們必須有所調整和改善;而  政府及管理顧問界將會不斷地推出系列的訓練課程。甚至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要求其人事部門成立教育專責單位規劃符合其公司所需的全系列訓練計畫,並要求其成員必須接受應有的課程。這些課程與訓練更將可能成為其內部人事升遷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這樣的要求並不是個人自我學習與成長的關鍵因素;個人的自我成長 、 再訓練與再教育的接受及終生學習的落實反而是來自於對環境壓力的反應及對自我未來的期許。在此種內外環境的期許及要求下,可預見的下一個世紀初在台灣的正式的學校體制之外將展現出另外一條重要的教育體系。此一教育體系將會快速成長,甚至將較正式的教育體系更加活躍與需求殷切。 此種現象的出現將使正式的教育體系受到莫大的壓力,甚至產生萎縮的現象。這種情況將使支持正式教育體系為正統的論者面對反省的窘境。於是學校開始檢討未來將何去何從?因為他們的學生數將在快速減少中。學校的課程內容及課程的性質將被質疑與討論。進而取得理想與現實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