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未來

Article Index

第五節  智慧社會的想像與另類未來

  經由以上的描述與分析,可以理析出智能社會的建構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基礎,兩者結合產出的智能為主要核心,智能的應用呈現在國家產業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與水平的提升上。所以,基本上不脫離國家發展層級的追求與人民對於智能社會的接受度;前者取決於政府的對智能產業的支持力與企業的涉入經營程度;後者取有賴人民對於智能社會的對應程度與接受意願。換句話說,政府透過有助於智能社會建構與發展的政策,推進智能社會的發展,例如互聯網的建構,數據庫的建立,研發與投資的獎勵,人才的培育等;由於智能的落實需要企業投入研發乃至於生產,因此,政策的激勵與優惠條件以及企業的研發能力的提升與智能人力資源充足是企業涉入投資研發生產的重要關鍵,因此,就智能環境的建構而言,政府與企業的合作程度關係到智能社會環境建構進程有密切的關係。除了環境條件之外,人民對於智能科技的對應態度與接受意願是智能社會是否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面向,換句話說,縱然提供了智能社會優良的環境,但人民缺乏使用智能科技的能力,甚或拒絕使用此等科技,例如生活慣性改變的緩慢,懷古的生活抉擇,對於科技產品欠缺信任,都將推遲智能社會的發展。

  藉由未來三角法的分析,如圖二所示,可以探索出影響智能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在(present)的推力,舉其要者,包括:政府科技政策、智能產業的獎勵與優惠、產學研的合作已有一定的基礎、產業高度自動化生產、管理系統的網路化、各領域的普遍使用互聯網作為互動的平台、高科技產品的使用率和網路使用率相當普及;面向未來(future)的拉力有國家追求成為智能科技的全球領導者、企業扮演智能科技龍頭、及整合性智能生活的渴望;過去(past)的存在限制,影響未來發展的重力(weights)例如,政府官僚體系遲緩、政府獎勵偏重大企業、缺乏大數據庫且次數據庫未能整合、企業研發能力積極度不足、智能科技產業人才培育不足、企業待遇不足以吸引全球高科技人才、一般人只使用網路,不使用數據。
  以未來三角法的探討結果,嘗試進一步藉由象限法(Quadrants)進行類型分析,其主要面向,包括國家智能科技發展與資本家和企業集團在智能產業的投入、政府和產業的決策思考、人民對於智能科技的使用意願及信任感;因此獲得兩大面向,包括:政府與企業集團的結合涉入,以及民眾對智能的接受意願。最後使用情節描繪法(Scenarios)發展智能社會可能的另類未來。


圖三 智能社會另類想像

一、美麗世界,共創智能

  • 政府與企業積極結合涉入;人民對於智能的接受意願高。政府力倡智能社會 ,並由政府主導建立綿密的互聯網及連結絕大多數重要且有價值的次資料庫並建立功能完整的大數據庫,提供教育機構、研究機構、企業集團及個人可以快速且便利地使用這些資源。政府也給予研究機構、教育機構、企業集團大量且優渥的補助及獎勵,彼此也都密切合作發展智能科技。
  • 由於全球連結的互聯網和功能強大的大數據庫,政府部門、教育機構、研究機構與企業採取更多虛擬方式, 與全球各大型教育和研究機構及跨國大型企業連結 ,有系統地進行智能科技的研發與生產 , 並且透過雲端科技有效率且有效能地提供 24 小時全天候服務。
  • 無論公共交通工具或交通號誌,甚至行道樹全由電腦、光纖及互聯網所控制。智慧機器人的隨時服務,城市市容乾淨,交通順暢,上班族不再擠大眾交通工具。
  • 整個社會高度智能化 。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 。 因為智能化且工作採責任制,個人的工作習性不同,所以「上八下五」的上班規定已被揚棄,可以選擇在任何一個地方「上班」 ,效能掛帥!
  • 居家設備可以遠端遙控,客廳、臥房、家電設備隨主人的腦波做出及時適切的反應,家庭的裝潢也隨主人的需求變換色調。
  • 由於透過智能數據庫找到適切的合作伙伴,因此, 企業集團或個人均傾向短期性的合作策略。有能力的人被爭相邀聘,所得極高;缺乏智能化技能的人隨時可能失業。但智能學習可以隨時提供「魯蛇」 (looser)獲得新技能或提升既有的技能品質。仍有缺乏智能化技能的勞工,只能做非技術性、高風險性、或必須由人進行的工作,收入是微薄或相對極高的。
  • 社會欣欣向榮,但是智能科技不完全是全民的,因為需要付費且昂貴,需要有一定收入的人才有能力使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存在著越來越嚴重的馬太效應(Mathew Effect)的隱憂。

二、表面風光,資本當道

  (一) 政府決心發展智能科技,人民對於智能的接受意願高;但資本家或企業集團專注利益的獲取,無法與政府合作涉入。

  • 政府雖然力倡智能社會,積極建構智能社會的基礎設施,也給予企業優渥的研發補助及投資獎勵,但資本家和企業財團的予取予求,政府缺乏或無法有效的控制。
  • 資本家或企業集團不願與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合作研發 , 企業的生產因為缺乏扎實的創新研發基礎能力 ,專注於缺乏整體性與系統性的智能科技生產而且價格高昂,品質不穩定。
  • 雖然整個城市或居家似乎充斥著許多智能產品,但卻是離散、雜亂、缺乏整合性的,每個家庭都擁有許多獨立的遙控設備。
  • 資本家和企業集團視野短淺,漠視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只考慮近利,忽略環境議題與員工權益,持續採取「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政策,剝削員工的智能卻不支付較合理的待遇, 員工的付出與收入嚴重失,甚至需要二到三份兼職才足以過活自己。 縱然企圖通過技能學習改善窘境,也因為高昂的費用,望之卻步。於是,為了生活必須辛苦工作,但拒絕或缺乏意願全力創新,導致 R & D 的效能降低,似乎回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勞工及勞資對立的情景。
  • 雖然社會大眾樂於接受智能產品,但因為產品品質不穩定、價格高昂、缺乏整合的系統,除了社會金字塔頂端的人不虞消費,對普羅大眾而言,收入有限導致消費能力欠佳,所以智能市場有限,生產規模無法擴大。整體社會財富似乎增加了,但由於普羅大眾收入不足以支付昂貴的生活費用 ,最後,導致消費能力降低,企業的獲利也只能獲得有限的滿足。惡性循環的結果,社會智能化是表面風光,資本當道。

  (二)資本家或企業集團關注智能科技產業遠景的利益, 人民對於智能的接受意願高;但政府由於慣性思維採取保守的態度,所以不願積極投入智能社會基礎設施的建構。

  • 資本家與企業集團雖然企圖發展智能科技,但缺乏有利的環境條件;智能勞工不是失業就是被迫選擇傳統的工作;消費者縱然渴望擁有智能生活也不可得,或支付高額的費用僅獲得有限的滿足。
  • 社會積累著越來越多對政府、 資本家和企業集團的不滿,潛在著隨時爆發的社會衝突。

三、期待未來:相助相生

  • 政府與企業集團積極結合涉入;人民對於智能的接受意願保守。政府積極推動智能產業, 建構智能社會的基礎設施 ,也給予企業優渥的補助及獎勵。資本家和企業家重視企業倫理,照顧到員工的權益及給予應有的報酬、福利與教育,並克盡企業職責,重視社會責任,建立了和諧的主雇關係及人與自然的關係,但增加了生產成本。這些增加的成本導致初期的智能技術發展的壓力,但卻因為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的重視獲得社會好評,其產品更因此獲得喜愛。
  • 資本家和企業集團也與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合作, 並支助人才培育和研發計畫 ,始終維持著企業創新能力及生產的豐沛人力資源和高品質的研發成果。由於密切的產學研三角合作關係,使得智能化的技術明顯提升。
  • 因為成功的智能化產品的應用,智能城市獲得明顯的進展,智能科技被運用在整體交通設施與運輸管理、市容管理、及市政管理,整個城市顯得井然有序;居家生活中必要的設備是受到電腦控制,且能經由手機和家裡的智能系統聯繫進行遙控。
  • 企業的管理與生產透過遙控方式成為遠端辦公及無人工廠,產品與服務因智能化而獲得保障。
  • 然而,由於智能科技進步太快,仍有許多人民對於智能產品與服務的使用,因為保守慣性,寧可選擇傳統的生活方式 ;也或許因為對智能科技的安全性、以及擔心隱私權受到破壞,導致信任度不足;對於遠距的學習也仍習慣於傳統的實體課程。這些出現了高智能環境與傳統生活方式的弔詭現象 。幸好,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關係良好,因此,政府對民眾透過各種管道,尤其網路及傳媒,進行一系列的智能教育工程 ;教育機構也更快速進行更多元的 MOOC「翻轉教室」課程,企圖塑造年輕人成為「智能人」,進而可擴展到整個社會;企業集團也經由產品與服務的消費過程進行消費者教育,建立消費者對智能產品與服務的信任感。

四、返古的惆悵:反璞歸真

  • 政府雖有意願發展智能社會,但政策嚴苛;資本家和企業集團拒絕接受嚴苛的投資環境;政府與企業雖有意願但卻缺乏積極謀和的作為,導致政府與企業集團合作的意願低落;人民對於智能的接受意願保守。
  • 雖然政府企圖積極推動智能產業,並給予企業適當的補助及獎勵,但政府嚴苛要求企業必須遵守勞工保護規範及克盡社會責任。許多資本家和企業集團拒絕增加成本,降低利潤,因此,使盡各種方法,極力規避或抗拒政府的要求 ,其結果導致企業集團無法獲得可用於發展的智能環境條件與足夠的研發成果與資金,於是政府與企業集團處在對立的狀態。
  • 基於照顧廣大勞工及維護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政府不肯讓步;勞工也因此走上街頭抗議資本家和企業集團的剝削與罔顧勞工權益 。資本家和企業集團最後選擇「出走」,尋求低度開發國家進行投資,因此智能發展停滯,智能產品與服務的品質倒退;相對地 ,低度開發國家因為企業集團的移入,勞工受到剝削,資源被濫用,環境遭到破壞。
  • 對於已開始進行智能化生產與服務的社會而言, 雖然社會的公平正義獲得護衛與伸張,但投資減少,經濟成長遲緩,勞工失業,社會福利的財政負擔加重,尤其消費者對於不完美的智能化設備嚴重缺乏信任感。因此,除了使用有限的科技產品以外,社會出現了「反璞歸真」的「返古惆悵」的情懷,進行「回到過去的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的社會反省、思考與內在對話,重新探討過去積極發展科技社會的價值。這時,智能科技發展停滯,大都回到傳統的工業生產,甚至回到選擇農村生活的深度反省。雖然社會的發展未如預期進入美麗世界的智能社會,但卻提供整體社會包括政府與人民,重新思考應有的智能社會發展方向及策略 。 為下一個新智能社會的再出發預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