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從正面的意義而言,是因為科技的快速發展提供世人更便捷的聯絡與接觸,促成彼此的聯繫與認識,在相助相生的綜效力量下,帶來全球經濟的繁榮,生活品質的提高,與更緊密關懷的地球村的未來想像。然而科技文明的進步,「地球村」至今體現的卻是更激烈的競爭、衝突、與對抗。當地球上一些地區享受著高物質生活的優勢;另外有更廣泛的人們卻正為三餐無以為繼在掙扎與吶喊。強烈的諷刺性對比所提示的是一種可笑的弔詭現象。

  許多的組織與團體對於「全球化」的觀念提出質疑與批判,甚至更多的團體與組織在基於全球化趨勢無法阻擋的思考下,嘗試透過各種援助的措施與行動改善這種充滿挫折與恐懼的不均衡的未來可能 。這種努力確實發揮效用,然而進一步深層的思考,似乎可以體認到,科技、經濟、與政治等的發展與改革不過是人類行為的呈現,真正引導人類行為的卻是隱藏最深層的靈性。

  靈性的存在與否,或許有待更深入的討論與探究,但無庸置疑的,絕大部分的世人汲汲營營追求的是物質的、可見的、及時的享樂與傲慢。這種享樂與傲慢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靈性的重要性;遑論藉由人類的成就臻至靈性的提升!如果說靈性是自我思想領導的本質,那麼,在發展科技與經濟的同時,就必須思考人們所有行為的目的是與靈性的體現有關的。 人類的成就為的是呈現靈性;人類成就的貢獻就是為了靈性的提升。在此等前提的思考下,人類的所有行為必將可以導引社會邁向和諧,世界邁向和平,地球生態鏈邁向共榮共生。
 
  宗教所追求的正是揭示人類深層的本質,探討人類的終極理想世界。在宗教的世界裡,人們可以得到心靈的慰藉與平靜,這並不意味著一種挫折與恐懼的逃避;而是體會到生命的真實意義與人生的真諦,藉此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雖然從世俗的角度,宗教是有區別的,體現在各種宗教的類型與教義的呈現與詮釋。這種世俗化的結果又掉入了慣性思維的窠臼。如果深入各種教義的隱喻與本質,幾乎是沒有差異的:提醒世人,萬事萬物是有其和諧連帶的平衡關係;維繫這種關係的力量在於慈悲本質的認識與博愛行為的體現。任何衝突的產生都是來源自於對慈悲本質的忽視與誤解以及博愛體現的棄置。

  急遽的變遷引起廣泛與熱切的關懷,不出十年地球上的心靈殘障者將達十分之一;宗教狂熱將會更加強烈。這種未來的關懷,正在提示宗教在人類社會永續發展上舉足輕重的關鍵性地位。從此一觀點出發,可以想像在新紀元中,宗教的力量可以改造紛沓的世界秩序,創造更高的生活品質;相對地,也可摧毀支離破碎的人類社會,將人類帶往絕滅的未來。植基於此,各種宗教的職責不應止於對於教義的闡述以及追求宗教團體的擴大;更重要的是要淬取出教義的本質意涵,追求且廣佈宗教對於人類共同關懷的靈性提升。這種宏觀時間性與空間性的靈性的深植與提升,將有助於人類社會空間與資源的有效配置,使得人類能以更有智慧的方式處理未來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