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未來

文章索引

願景戰略規劃的理論基礎

  從組織創造性演化理論的相關文獻中得知,組織創生與成長可能由於來自於內、外在因素導致於組織的衰敗與滅亡,而此等危機的出現將使組織陷入混沌狀態;混沌狀態中的抉擇將導致組織的未來發展。因此,組織可能面對被動的演化或是主動的突破性演化的抉擇。從組織理論的文獻顯示,組織演化主要包括二種類型:其一是漸進性變革(evolutionary change),是逐步、漸進、特定聚焦,持續嘗試改進、適應環境、調整戰略與組織結構以配合環境所發生的變化,其變革的範圍是局部的,影響層面亦是有限的,不會更動組織的主導邏輯(dominant logic)或主導典範(dominant paradigm),目的在於促使組織運營更具效率,而不是對環境做出創造性的變化。此變革所依據的是經驗性的慣性思維(habitual thinking)或理性思維(rational thinking);其二是革命性變革(revolutionary change),其型態是迅速、激烈、整體組織,有關層面是全面的,會造成劇烈性變動,包括全新的作事方式、新目標、新結構。革命性變革可迅速獲得結果,影響也是宏觀的,需要改變組織既有的主導邏輯或主導典範,對於組織做出創新與突破的行動,為的是適應外環境的變化或創造組織新的生存機會。其所採取的是創造性思考。事實上,組織一如有機體,其有連帶關係存在,任一部份的變化會帶動其他變化的同時進行;且對於組織與外在環境關係上產生最佳的反應。當環境處在穩定狀態中,組織一般會採取抗拒力最低的漸進變革,然而當漸變不能滿足外在環境的需求且要求避免危機或求取生存,必然要進行突變的階躍以追求均衡的漸變。所以,組織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會是一種 「漸變→突變」 的階躍過程。雖然漸進式與革命式的變革所造成的組織變革與結果是不相同的,但如果在組織成員中取得共識與共同擬定戰略,則二者是可同時進行,且是相輔相成的,亦就是「共演化  (co-evolutionary)」的觀念。

  植基於此等觀念,當組織面對的是一種不穩定性與不連續性的環境時,組織將會傾向於強調革命性變革,主要來自於不可控制的環境擾動所導致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系統基礎上的急遽變化。其所顯示的是需要進行願景式變革。Leifer(1989)認為,此等變革是一種組織品質的(qualitative)、根本的(fundamental)、快速的(radical)以及典範的(paradigmatic)變革,組織的運作機制受到內外環境因素激烈壓迫所導致的結果。 Bartunek與Moch  (1987)以及Levy與Merry (1986)指出,這是來自於組織典範的改變。Porras與  Silvers(1991)認為,這是一種不同形式的計劃性變革(planned change),其涉及深層的組織願景(organizational vision)相關變項(如組織信念、目標、使命等)的變革,是一種計劃性急遽式變革。此等組織變革是:一套行為科學的理論、價值、戰略和技術;其目的在對組織願景與工作情境進行計劃性的變革;意圖促使每個組織成員產生認知改變(cognitive change),以導致相對應的行為改變;促進典範改變以協助組織能更配適或創造渴望的未來環境。

  所以,創造性演化揭示了組織的未來導向性以及創造性演化的過程。藉由未來導向性對於長遠的環境條件做出自我創造與組織演化;同時對於當前環境做出回應,形成共演化的組織變革與發展。此等共演化的過程是自動的、發展的、以及永續的。願景的形成提供未來導向性,願景的推進促成組織的自我創造性演化,而願景變革是在於當組織成長到相當程度,或因應外在環境的變動時,所做出的階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