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思考小品
  從去年校慶本校舉辦第一屆未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迄始,本校充滿著「未來」的氣息,許多的活動都以「未來」為指標。近來,未來學研究中心開始甄選九月即將赴羅馬尼亞參加未來學會議的學生,課指組與建築系學會藉由建築專業展現淡江未來願景的「2020 未來館」。整個校園幾乎為「未來」high 了起來。誠然提到未來學有關的概念與活動必然與淡江大學劃上等號。無庸置疑地,本校不僅成了國內未來學的重鎮,更是我國與全球未來學研究網絡連及的重要樞紐。

  30 年前,張建邦創辦人引進未來學之際,在國內未來學的價值與未來在當時的學術界受到熱烈的討論,一般社會大眾更是對「未來」缺乏清晰的認識與思考。而今證明張創辦人的堅持是對台灣社會及全人類的深遠貢獻。環諸本校的未來學發展,並不只僅課程開設而已;而是貫穿在整個淡江的發展願景上。淡江的成就正是未來學理念落實的碩果。更深遠的,淡江藉由學術研究,教學及知識推廣,正極快速地為「未來學」播種,三分之一世紀的辛勤耕耘總算開花結果,我們的社會,無論個人、組織或政府,已習慣以「未來」作為決策與規劃的基礎。

  值此新世紀開展之際,思考未來、探索未來、認識未來、適應未來,是不夠的。吾人所要經歷的將是一個斷絕的時代,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將是這個社會表徵,連續與不連續間將會越來越模糊。隨著社會脈動發展依然充滿著為危機,遑論開創願景!?

  未來的歲月中,吾人所將置身在置身的社會將會是,
  暫時性的:不僅我們所使用的物品具有「用了就丟」的短暫性性質,甚至政權的更迭、國際體系的縱橫、家庭關係的維持、群記關係的維繫,乃至工作和職業,亦是如此。
  新奇性的:複製羊桃莉的的誕生開啟基因革命的新頁,複製器官、複製人的出現不斷顛覆既有的觀念與價值,從新奇的事物、科技、發明到新思考、價值、觀念無時無刻不震撼我們的生活。
  多樣性的:太多物質迫使我們去消費,無論政治、經濟、宗教、家庭等社會制度,過多的型態與生活方式任由我們去抉擇,過多的國內外大學與科系任由我們去選擇。全球化形成社會的多元文化性,我們必須去接納並學習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族群與文化平等相處與共榮共存。多樣性的選擇使得我們變得不知所措。

  這些社會本質的改變是斷絕的,傳統的觀念與價值思乎不再適用:瞬息萬變的人我關係,國際關係,令人目眩,傳統的從一而終的價值開始被質疑;基因科技引發了倫理的論辯,對生命誕生的重新認識與詮釋;不確定的社會結構令人憂心生活的穩定性;多樣化的選擇反而讓人失去了生命的重心,行為喪失了準則。

  社會的本質的徹底的改造促成了人類的思維與行為的改變。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以及人與工作的,人我的,群際的,人與環境的關係與組構。甚至必須徹底反省舊世紀的價值、觀念與行為在未來時代的效用,從而重新組構個人對生命及未來生活的認知。「斷絕」的更深深一層的意義正是全新思考與行為空間的提供。

  面向正在開展的斷絕的時代,「未來化」的生活態度對生活在新紀元的人們將較過去的歲月更具有意義。只是探索未來、適應未來的追逐社會脈動的傳統作法在面向天翻地覆變遷的新紀元絕對是不夠的,是不足以應付可能的紛至沓來的震撼的。無論個人、單位、組織、甚至國家和全人類,必然要以「創造未來」的態度迎向可能的衝擊,亦即思考與創造一個「所欲的未來」(preferred future)。

  首先必須思考自我的未來中心角色,從而建立未來自我的價值與角色意義。經由對自我未來角色的期待與信心,在遽變中創造有意義的自我。這正是藉由「所欲的未來」的意象建構,而落實在實際行動的積極生活方式。唯有如此,在混沌的變遷中才不會陷於盲目追逐或恐懼的逃避。

  本校從英專、文理學院到大學、乃至積極躋身國際學術領域之林的所有發展歷程正顯現出在每一個階段都揭櫫不同指標性的「未來意象」,群策群力,以臻至新生命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