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與圓
http://futures.idv.tw/images/03-Pic/FS001.jpg
  「畢業後怎麼辦?」這是每年初夏許多青年學子所會面對,也是家長煩慮的問題。除了工作機會之外,最經常浮現的是一些「想不開」的問題,諸如:如果工作性質與科系不合怎麼辦?有足夠的能力嗎?需要升學嗎?出國留學怎可再用父母親的錢?留學時,爸媽老了怎麼辦?…

  許許多多的惶恐經常是對未來的茫然及「為識所困」所引起。曾經有一個年輕人提出一個類似的問題:我不是學法文出身的,怎能到法國留學呢?但他卻沒有想到:到法國留學的非法文系畢業生比學法文出身的還多了好幾倍;何況他不是去進修法國語文。也有一位學機械的大學畢業生苦惱著,公司要他做「業務」,他不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但他沒想到他的機械知識也是在大學才學的。不過現在比所要做的「業務」早學四年罷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感受到「諸事不順」的生活壓力。如果仔細觀察,或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是「自找的」。例如,為了某些意識形態或觀點與朋友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反目成仇,無論如何均能指出對方的不對;考慮進行某項投資或工作時,卻思考出一大堆「不可行」的理由,甚至找出一大堆「事實」證明所要進行的會造成負面的結果。於是開始自怨自艾,時不我予。

  其實「人」出生時就有一些不可解脫的「圈圈」,例如性別、年齡、家庭背景、生理特徵、…等。非有特殊的情形,性別是不會任意更改的,而社會對性別都有一定的期待;年齡是不可控制的,大人出現小孩子的動作會被視為「不成熟」;誰也不能否定自己的生身父母;…。所以「人」並沒有「絕對的自由」,但卻可擁有「相對的自由」。所謂的「相對自由」指的是可以自我選擇的「自由」。我們擁有選擇政黨、職業、生活方式、生活習性、人生價值、對人、事、物的觀點與態度、與人交往、…等的自由。可是很「奇妙」的,人們經常會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想法、策略、知識、或技術等將自己的「相對自由」不斷地限制縮小,然後怨嘆「人生似苦海」。於是再尋找更多的方法、想法、策略、知識、或技術等去詮釋「苦海人生」。真正的問題根源其實是「作繭自縛」,自己卻不自知,於是煩惱源源不斷,如山泉的湧出。

  心道上師對於「人生態度」曾有這樣的一段開示:「現代人不只是被氾濫成災的知識所困,而且每個人還受困於自己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就像畫圈圈,一個想法就是一個圈,然後我們就在這個圈裡,轉來轉去找不到出口,因此,圈圈畫得越多,界限就越多,分別也多。」

  誠然,「無明思想」的知識濫用只會徒增煩惱。不拘泥於幻象和執著的「無所著」的知識才能產生「妙用」,也有助於生活的精進與人生的開闊。或許這可視為一種「跳出『圈圈』的創造性生活方式」,因而就獲得歡喜、清涼、自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