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對個人而言,或許是一個時間的名詞;對其他的國家而言,或許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但是對中華民國台灣而言 , 卻是有截然不同的決定性的意義。它代表著是台灣一個發展歷程的結束,也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它將揮別歷經 30 年的工業化;在歷經十餘年的準備之後,正要積極邁向現代化的資訊社會。這時,它將走出「地區性」(local) ,走向「全球性」。它也將無懼地迎向所有可能蜂擁而至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是有形的,也會是無形的;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也會是精神層次的;不僅是工藝學的,也是人文社會的;不僅是內部的,也會是國際的。所以未來的挑戰將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性的。簡言之, 「跨世紀」對台灣而言,正處在一段成長歷程的臨界點,也是一條 S 曲線的巔峰。這時它正全心地開創其生命中的第二條 S 曲線。
第二條S曲線並非第一條曲線的重複,更非前一條曲線的延伸。易言之,台灣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極高度的不連續性與不穩定性。這種不連續性與不穩定性將使得台灣所有的人必須揚棄許多傳統的既有的觀念、價值及行為模式 , 進行「非常重建」的巨大工程。
就產業而言,台灣不僅走出勞力密集的工業,也將走過資本密集的觀念,而積極發展知識密集的工業。知性工業將會是台灣產業的主體。它將會很快地趕上歐、美、日等國 , 成為一個典型的以知識和高科技為主的產業結構。此乃源於「教育」將會是台灣下一個世紀的重要工程之一 , 尤其是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個人及經常維持最新技能的工作人口。他們將善用最新的管理模式與科技知能。「腦力」將是具有其絕對重要的意義。
在生活形態方面,將會更重視精神層次及知性的活動與生活內涵。人際的、社會的和諧將更獲得重視 , 新的社會規範與道德將在台灣被建立起來。對於個人特質的、性別的、人性的尊重將會被強調。法治社會將會更成熟化。「制度化」將會是人民活動的基礎。
在觀念上,將會更尊重生命,並且會在人類與自然界中取得最佳的平衡。許多過去對環境所製造的傷害,在下個世紀中將大幅地、明顯地減少。代之而起的是自然環境的重建及「與自然一起生活」。
在國際間,將由於特殊的國情及高度的經濟成就處在「既受重視又被排擠」的尷尬與弔詭中。國際社會無法持續漠視或規避台灣存在的事實, 也必然會提供台灣適當的參與空間。而台灣基於「永續發展」的必要性及一個「地球公民」的角色認知,將會積極地參與各種國際組織,並且義無反顧地克盡職責,做出更多的貢獻。未來台灣將會為自己創造出國際社會所能接受的角色,藉此進入世界的主流體系之中。
這些願景的實現不僅不是台灣過去半世紀以來活動的延續 , 甚而是為了適應新紀元所必須展現的新生命曲線 , 它的政府與人民必然會決斷地揚棄過去許多習以為常的觀念、態度及習性--只要是有礙其發展的-- , 進而重建嶄新的行為模式。確實唯有如此,它才可能展現新的生命力,突破極限,開創新局。
尤有甚者 , 台灣的這些開創性的奮鬥將會是源於傳統時空限制的突破。進行徹底的觀念革命,將有助於其新世紀格局的建構。易言之,台灣將會跳脫出歷史的、延續性的時間與空間架構的囿限 , 進而運用更長遠的眼光及無限寬大的世界觀與宇宙觀,全新地思考及擘畫它所欲的新生命的藍圖。
這種的前所未有思考方式不僅是政府部門所採用的 , 也是個人及企業組織所亟需的。這正是說,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將不是等明天自然地到來,也不是藉助傳統經驗將明天作成「今天的延續」 ,而是將自己的希望放置在未來的時空及可能發展與成就的架構中,進行縝密的、自主性的思考、設計與實踐。
-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