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未來

文章索引

第三節  智能社會的未來整合研究

  未來研究(futures  studies)強調科際整合的特性,認為問題的形成不是源於單一的因素,任何問題都有其多樣化的導因,問題本身有其複雜性與複合性,因此對於問題的探索,必須採取全面性及整合性的觀點。 Slaughter  (2008)所提出的「未來整合」(Futures  Integral)的概念,認為人類社會的探索可以分成個人與社會(集體) ,以及外在與內在等兩大構面四大因素。 因素的組合發展出不同的可能未來。以科技為主的外在因素的變化充滿複雜性與複合性, 導致高度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與不連續性; 任何微小的變化均會造成社會的躍升或崩壞;內在因素包含著人類的思考、需求、價值、偏好與渴望,這些因素包括了與個人有關的特質,以及可能因為不同的性別、族群等因素有關的文化因素,這些因素更增加了變遷的複雜性與複合性。內外因素的複雜組合造成慣性兩難的現象,因為人類的知識與渴望和恐懼之間存在著不一致甚至矛盾或對立的現象。這種不一致性並不一定是對立或矛盾的,可能是一種與渴望不一樣的狀態,也存在著恐懼的可能,因此,或被稱之為弔詭。弔詭讓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存在著高度不連續性空間的現象成為常態。在連續性和不連續性未來共同組成的未來社會架構裡,未來是展望的(prospective)、發明的(inventive)、創造的(creative)、意願的(will)想像與意志的表現, 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多元、可抉擇、創造的可能未來(陳瑞貴、林志鴻,1999) 。如圖一所示,可能情節區域是人類知識推衍的未來,人類的價值、渴望所呈現的是渴望情節未來,由於知識所限或是解決問題意願的不足,同時存在著恐懼情節,知識與渴望和恐懼的不一致性,提供了人們創造與抉擇的多元可能未來。
  植基於未來研究的思考,本研究採取環境掃描法(Environmental Scanning)  (Stoffels, 1994) 、未來三角法 (Futures Triangle)  (Inayatullah,  2008) 、 象限法(Quadrants)  (Slaughter, 2008)以及情節描繪法(Scenarios)  (Stewart,  2008)等工具與方法,進行未來整合研究,嘗試描繪智能社會可能的未來發展。首先藉由環境掃描以 PEST(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等四個面向,透過美國世界未來學會(World Future Society)所出版的未來學家(Futurist)雜誌的 2007 年至 2015年未來趨勢研究資料,萃取出與本主題相關的關鍵性趨勢。以彙整的資料嘗試透過未來三角及象限法進行資料的歸類與分析,最終以情節描繪的方法呈現不同可能未來的另類未來的可能情境,並提出渴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