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未來

文章索引

貳、「未來學」(Futures Studies)的意義

  一、「未來」(future)的意義

    一般吾人認知上的「未來」(future)指的是「尚未發生的全部」。它包含了所有的可能。也可以視之為「所有可能的明天的組合」。所以假設「當下」叫做「現在」(now),那麼「未來」(future)就是所有潛在的或可能的「現在」。「未來」在許多情況下是相對於「過去」而言。而「過去」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名詞。有時代表著剛剛發生過的時間點,以及在此之前的每件事情。但就生命的發生或進行而言,「過去」也會被視為「生命發生之前」或「現在之前」所發生的每一件事。誠然「未來」本身也是具有相當的彈性觀念。一方面可視為明天、明年、甚至是我們死了或走了以後所發生的事。但從較嚴謹的角度來看,「未來」指的是當下一些事情所做(或所未做)的結果,以及我們人類過去所作的事情的結果。《  註一  》

    因此「未來」本身是不存在的,並不是很科學可以知道的。但卻是每個人所會接觸到的。雖然它並沒有「過去」那麼的具體,但卻是具有其積極的意義。因為我們無法再回到「過去」,但卻必須過完僅剩的「未來」。從「生命價值」的意義而言,「過去」所顯現的是不可更改的、無奈的、消極的;但是「未來」卻是未發生的、可規劃的、可伸張自由意志的、是積極的。

  二、「未來學」(Futures Studies)的概念

    「未來學」 (Futures Studies)自發展成為一種知識體系以來,一直受到廣泛的討論。事實上所有的討論中一直無法形成共識,認為它是什麼樣的學科,或是它應該是怎樣的學科。所以與「未來」有關的所有研究似乎和「未來研究」產生了關係。.因此「未來學」被定義成許多種概念:「未來研究」(Futures Studies),「選擇性未來」(Alternative Future),「未來學」(Futurology,或 Futuristics)。

    「未來學」之所以備受爭議,主要來自於其模糊的「多元範疇」 (multifield),也可視為一種了解人類的廣泛且長程研究的整合性核心學科。事實上「未來學」仍是以傳統的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為基礎。其研究核心包括了對人類的關懷、一般學科所重視的主題及借助一些學科使用過的研究方法。所以「未來學」與各種學科間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關連性。其發展在近二十年來呈現的是穩定的狀態。就整個發展概況而言,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六年的十九年間,論文共計十六類一三九四七篇,  登錄於美國世界未來學會未來研究名錄的:至一九九六年為止,個人一一七二名,組織有一八七個,期刊有一二四種。《註二》正如「未來學」之學科屬性的爭議一般,對於「未來學」的工作者也有不同的認知。包括:「未來學家」(futurists)、「預測者」(forecasters)、「趨勢觀察者」(trendwatchers)、「企畫者」(planners)、「政策分析家」(policy analysts)、「社會評論家」(social critics)、「環境保護家」(environmentalists)。甚至有不稱「未來學家」,而仍以「社會學家」自居者。也有被視為「諮詢顧問」(consultants)、或稱為其所屬領域的「專業人員」(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在一九九三年的調查中顯現出只有受訪者的 25%自認為是未來學家, 43%自認為是準未來學家。但有 34%的人認為那些未來研究者是「企畫者」 (planners) ,50%的人認為那些未來研究者是「專家」(specialists)。《註三》

  三、「未來學」的範疇

    如果從未來學科際整合的角度而言,未來學者思考的命題應該是廣泛地預測事物的可能多樣性。事實上這只是一種理想。幾乎沒有人可以進行這樣的浩大工程。大部分的未來學者會就一個部門或其專業的少數幾個部門進行其預測的工作。所以對於未來學的範疇於是有了各種劃分法如 Richard Slaughter 就未來學的概念不同提出二十幾個範疇註《四》、世界未來學會所出版之 THE FUTURIST  雙月刊則劃分為二十九類《註五》:

    *  藝術  *  健康 *  生物學  *  資訊時代 *  企業管理  *  國際事務(關係) *  城市  *  領導力 *  通信  *  生涯發展 *  創造力  *  「未來」哲學觀 *  犯罪  *  「未來」計劃 

    *  經濟力  *  人口 *  教育 *  社會(各種趨勢) *  環境與資源  *  太空及其科技 *  糧食  *  工藝學 *  預測(方法)  *  交通運輸 *  未來(觀)  *  「未來」價值觀 

    *  政府組織  *  工作職場 *  生活模式

    同是世界未來學會所出版之 Future Survey Annual 則歸類為十八個主題.基本上這些主題幾乎可概括所有的未來研究範疇,分別是:《註六》

 .世界的未來    .美國經濟力

 .全球經濟力    .城市

 .世界區域與國家  .犯罪與司法

 .防衛與裁軍    .健康

 .邁向持續性    .教育

 .環保議題     .通信

 .能源及農業    .科技

 .社會與政治    .未來研究法

    此外亦有舉出未來研究的四個主要「文化」面向者的:《註七》

  1.科技未來學家(包括資訊社會的研究者,他們主張長期的樂觀的觀點)。

  2.企業未來學家(包括企業人、諮詢顧問、及學校內企管學門的教授,他們持短程的樂觀觀點)。 

  3.社會議題未來學家(包括從事教育、醫療、家庭、城市及就業等方面之研究者,其所持者為短程悲觀的觀點)。

  4.綠色未來學家(包括環保主義者及倡言世界趨勢持續發展的研究者,其持長期的悲觀的觀點)。

    所以「未來學」在於廣泛地思考全球的議題,或具有國際性質的國內主題。並注意到各種問題的的持續性發展、科技對人類的衝擊、動態社會的複雜性及可選擇的未來。甚至於未來學不僅注意到整體性,包括個人在內的選擇性未來亦是其研究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