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未來學興起的背景
誠如前述,長久以來人類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為了未來; 一方面是努力在知識方面,希望對「未來」知道得更多,另方面在行動上,也是為未來舖路。但「未來學」這個名詞的出現卻是晚近的事。
1907 年 S. C. Gilfillan 曾創造出一個名詞 Melontology ,其意義就是研究未來的事情,1920 年他提到:「未來學者,是研究未來整體文明的人」(賴金男,民 73) 。
之後,義大利有藝術家提出所謂的「未來主義」(Futurism) ,其目的是想要毀滅在藝術中(和甚至在社會中)的整個過去傳統,並崇尚行動、豪放、暴力和未來。嚴格地說,那只是一種藝術思想,也就是「未來派」的作風。
直到 1943 年,Ossip K. Flechtheim 首先提出「未來學」(Futurology)這個名詞,其後 G. Tournier 也對「未來學」作了詮釋:未來學好似一個天才,對於人類未來的研究與適應。那些對於未來研究的人而言,應該以工作實踐為主,然而也更應超越未來 。 那只是一個傳統研究的方式, 也是對遙遠而隱晦的物理對象的傳統研究方式。值此之際,美國的未來研究發展卻是發軔於軍事戰略。「未來學」被當作一種輔助科學,而產生了一些影響力( Encyclopedia of the Future , 1-2 ,1996;Walker,1996)。
Douglas Aircraft Company 的物理學家和技術家利用剩餘的軍事預算在 1945年做了一個「蘭德計畫」(Project Rand) ,這正是「未來學」的萌芽。1948 年他們獲得福特基金會的協助,成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是一個非營利的獨立組織,從事未來研究相關知識系統的新發展,它被稱為一種「社會發明」(Soziale Erfindung),此即為「思想工廠」(Denlifabrik)的雛型。其後成為美國政治界及經濟界「科際整合團隊」(Inter-disciplinary Teams)的典範。
繼 1940 年代之後,50 年代開始,系統預測大受採用。但一種以「未來」來探索人類-包括各種社會階級和各種族群-的生理、心理、政治和科學的期望,作為研究核心的活動逐漸在各國抬頭。主要是在對系統預測輕忽人文、社會層面的反省。歐洲的未來學家如法國的 de Jouvenel、英國的 Gabor、義大利的 Ugo Spirit、挪威的 Galtung、丹麥的 Soreausen、荷蘭的 Polak、德國的 Flechtheim,還有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未來學家如蘇俄的 Bestuschew-Lada 、捷克的 Richta、羅馬尼亞的 Apostol、波蘭的 Sicinski、東德的 Edeling,發展出「開放未來人類學」(Znkunftsoffene Anthropologie)的研究方向,促成未來學在當時的發展不只著重「生產」和「工作」,也須探索生命的意義和人類共同生活的「內在態度」(Ethos),為的是以「不危害未來的人類和社會」為核心,進而造福未來的方法處理最近的問題。
因此,就 1940 年代到 1950 年代的思想與活動核心可知,「未來學」當時興起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對於人類社會的整體未來的關懷:Bernard Claude 認為,我們不應自欺欺人,真正科學的存在是起於人類精確預見自然現象並駕馭它們;他又說,一切真正稱得起科學的科學,乃是證明現象的正確原則,能準確的預言它們並當其在我們能力內,們可以駕馭它們。科學是預見自然界的現象,而未來學是著重社會科學層面,面向人類顯而難見的行為。自然科學可以預測未來,社會科學也具有預測的功能。
二、哲學思考的反省: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對於哲學鑽牛角尖的作法,沒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理性主義發展達到了極致,只有探討抽象人的存在,沒有實質人的存在了。理性主義到了最後與實際脫離了關係。另外經驗主義到了最後也走向語文的分析,在的東西等於語言,然有語言在本質上根本是無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什麼都沒有意義了,哲學自然要開闢出一條路來,「未來學」就提供了機會。
三、預測工具的發達:預知未來的作法是古已有之,但過去並無可用的科學工具,所以只好憑藉靈感,或祈之於神意。而今,迥然不同。利用高度發展的科學工具,人類在某些方面能作精確的預測已非神話。於是未來研究得以成為風氣。
四、指導和控制未來社會的需求:二次戰後,無論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莫不對經濟成長深感興趣,大家都想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於是未來研究的計畫也就受到普遍重視。由於想要指導和控制未來的社會變化,對未來趨勢的預測也就成為必要的基礎。
五、 「只有一個地球」的要求:人類生活這個地球上已相當久遠,但對於廣泛的生活環境卻一直不曾給予太多的注意。由於人類對於自然過度榨取,引起嚴重生態危機。於是有了「只有一個地球」(only one earth)的警告。因此,生態學(Ecology)的研究蓬勃發展。此等研究又與未來研究關係密切,例如人口增加、經濟成長、都市發展等。
六、 「天涯若比鄰」的全球觀形成:二次大戰以來,國際關係產生了空前的改變,尤其是多元國際情勢的出現。於是許多問題的未來發展又充滿不確定性。另方面科技的進步,更是「天涯若比鄰」,無論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裡發生某一種事情,其影響是可立即遍及全球。所以對於未來局勢的預測,也就成為受到普遍重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