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理論

文章索引

難題2:方法論與研究法的進展是文化認知問題或是科技進步問題?

未來學方法論及研究法不斷在改變,但無疑地,方法論的基礎扮演著轉變的決定性角色。決定未來學研究的未來任務與方向主要應是受到文化認知的支配,研究方法和技巧是完成研究目的的工具。科學的文化認知與認知的發展使得未來學成為整合科學也是使未來學成為主流知識的重要因素。未來學的研究強調跨學科與多元文化(transdisciplinarity and multiculturalism)的研究,其應該更積極與其他學科結合,尤其在社會科學領域,甚至要體察與質量有關的不同願景的經濟-社會體系的基礎。因此,未來學研究的新典範與新目標都是在檢測基本價值的多元可能未來及探究和創建渴望未來。

未來學研究的實體知識是什麼?未來還未發生,未來學依據什麼知識進行研究?實體知識的認知是未來學方法論及研究法進展上的重要議題之一。如果未來是過去和現在的延續,那麼未來認知的可能性就植基在傳統實證哲學和依循著傳統方法論的原則:過去與現在的現象學(傾向與事件)的深度研究可能導致未來現象呈現整個更完全的知識;如果未來不是根植於過去和現在,未來本身是以一個新型態展現,那麼,傳統知識的課題將無法導致在質量上新未來的探索,因為未來不過是過去與現在的延續;換句話說,未來學的研究面對的新狀況是如何探究議題中一系列的轉捩點以及不適合量化卻需要質量資料的研究。這種研究上的認知不僅涉及未來可能性的感知,也包括除了重複性與本質的持續性以外可能取代的轉變與更新的目標導向。因此,實體知識的認知需要新的研究法,此方法有賴於未來導向觀點的支撐及重新檢視與重估過去和現在的思考方式。

所以,在知識的解釋上,到底是否認實體知識而只接受對於知識的闡述?或是同意實體知識具有可用性,但重新定義此等認知並把此等認知置放到未來議題新環境中?此又成為未來學研究的另一重要議題。

個人-社會-文化的認知意味著分歧性取代了共同知識。未來學的研究不僅要關注全球文化,也必須建立共同知識的理解不是經營與管理社會經濟的唯一方法,知識會是與願景化和決策相關連的。

認知的轉變來自於對於未來是過去與現在延續的認知的懷疑以及貶抑與傳統數學與統計具有同樣重要的質量研究所造成的反思的結果。這種傳統認知與科學貶抑的反思同時也產生了新研究法,也就是創造過去與現在和轉變中或轉變了的新未來相連結的研究。這種方法被應用到認知與直覺的研究法上。因此,文化認知的方法論對於研究者在研究的主觀性、責任、抉擇性、及研究法的選用等都具有相當的重要性。